摘要:注塑模具设计一般包括了批量大小、成型设备、精度条件、几何形状设计、尺寸稳定性及表面质量等内容
注塑模具已应用在很多领域,并且专业模具的制造技术在这些年,也有了长足的变化发展。本文主要总结了注塑模具的一般设计规则。
一、批量实验用
实验用模具是为了获得制品有关收缩、稳定性及循环时间等的数据,一般选择使用单型腔模具,能够保证其在生产条件下有效的运作。
二、几何形状设计
经常要综合考虑尺寸稳定性及表面质量。例如,制品设计和尺寸稳定性要求采用凹模,但是表面要求光泽度较高的制品却要求使用凸模。
三、尺寸的稳定性
在成型过程中,塑件与模具接触的面要比离开模具部分的尺寸稳定性更好。如果日后由于材料刚度的需要要求改变材料厚度。
四、塑件的表面设计
就成型材料能够包住的范围而言,塑件可见面的表面结构应在与模具接触处成型。如果可能的话,塑件的光洁面不要与模具表面接触。
五、有关修饰
如果使用机械式水平锯锯掉塑件的夹持边,在高度方向上,至少要有6~8mm的余量。其他的修整工作,如磨削、激光切削或射流,也必须留有余量。
六、收缩和变形
塑料容易收缩,有些塑件易变形,无论如何预防,塑件在冷却阶段都会发生变形。在这种条件下,就要改变成型模具的外形来适应塑件的几何偏差。
本文介绍并不完备,文章所列内容仅供参考。